大便出血可能是痔瘡。痔瘡的主要原因是肛墊膨脹和脫位。肛墊是直腸下端的海綿體,分為右前、右後和左側三部分,呈環狀分佈,與肛門括約肌一起完全關閉肛門,起到排便時的開關作用。
日常蹲廁所時用手機玩耍、看小說,長時間坐著或站著都會破壞肛墊內正常的纖維彈性結構;長期飲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會刺激直腸肛門粘膜,導致區域性充血;肛周感染可能引起肛門周圍靜脈慢性炎症纖維化,促使肛墊肥厚和脫垂,形成痔。
根據痔瘡發生的位置不同,可分為三類,以齒狀線為界限:
一、內痔:位於齒狀線以上的直腸粘膜,常見於直腸下段的右前、右後和左側。根據痔瘡脫出的程度,內痔可分為四度:
1. 一度:痔瘡未脫出肛門外,只有排便時出血;
2. 二度:痔瘡在排便時脫出肛門外,排便後自行回縮;
3. 三度:痔瘡脫出肛門外,需要用手助力納回;
4. 四度:痔瘡長期脫出肛門外,無法納回或納回後又脫出。
二、外痔:位於齒狀線以下,表面為肛門面板。根據不同情況,可以分為結締組織性外痔(面板贅生物)、靜脈曲張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早期的血栓性外痔非常疼痛,坐立不安。
三、混合痔:位於齒狀線上下,是內痔和外痔靜脈叢相互融合形成,表麵包括直腸粘膜和肛管面板。實際上,二度內痔以上大多數都是混合痔。混合痔進一步發展,肛墊脫出肛門外,並呈菊花狀時,稱之為“環形痔”。進一步發展,則會發生肛疝子被肛門括約肌嵌頓,導致水腫、淤血和壞死,臨床上稱之為嵌頓性痔或絞窄性痔。
診斷痔瘡通常會採用左側臥位和膝胸位體位,主要是醫生直接觀察肛門。除了一度內痔以外,其他情況都可以直接觀察到。直腸指檢對於內痔的診斷意義不大,但對及早發現肛管或直腸癌非常重要。實際臨床中,75%的直腸癌都是透過直腸指檢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