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慢性疾病,其特徵為胃黏膜的萎縮變薄、固有腺體減少或消失,常伴有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該病的常見症狀包括食慾減退、噁心、噯氣、胃灼熱和腹脹,有些患者還可能出現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貧血等情況。
由於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症狀常被誤認為消化不良,因此往往被忽視,導致被誤診為胃癌。
中醫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是辨證處方,並可輔以中成藥和藥膳。對於肝胃氣滯證,可以使用柴胡疏肝散加減來疏肝理氣、和胃降逆。對於肝胃鬱熱證,治療要注重清肝瀉熱、和胃止痛,可以使用化肝煎和左金丸加減。此外,脾胃虛寒型也是常見型別,治療以溫中健脾、和胃止痛為主,黃芪建中湯是最常用的方劑之一,因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往往伴有虛證。
對於脾胃溼熱證,可以使用連樸飲加減來清熱化溼、和胃醒脾。對於胃陰不足,治療要養陰和胃、理氣止痛,可使用一貫煎和芍藥甘草湯加減。
胃絡瘀阻型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型別,結合胃鏡下的表現,治療需應用化瘀止痛的方法,常用的方劑包括豉翹散和丹参飲加減。此外,還有許多中成藥可供選擇,例如治療氣滯型的氣滯胃痛顆粒和達立通顆粒,治療脾胃虛寒的溫胃舒膠囊和摩羅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