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肛門指診或肛門鏡等檢查發現肛門深處出現肉塊的情況,通常是由於內痔痔核、直腸息肉、肛乳頭瘤等導致,建議及時進行其他相關檢查,並根據病因進行鍼對性治療。
1、內痔痔核多是由長時間攝入辛辣刺激性食物、長時間久坐等原因導致的,會導致直腸末端靜脈叢曲張的柔軟血團充血、腫脹形成突出的腫物。可以遵醫囑服用槐角丸、痔速寧片等藥物,使用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有助於促進肛周血液迴圈。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外擦馬應龍麝香痔瘡膏或者使用痔瘡栓進行保守治療,有助於改善症狀。如果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可以考慮採取痔切除術、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等手術治療方式。同時,多攝入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多飲白開水,避免攝入辛辣刺激食物,有助於病情的恢復。
2、直腸息肉通常由直腸長期受慢性炎症刺激導致,可能出現肛門處出現息肉的情況。如果息肉較小且沒有明顯不適症狀,可以不採取特殊處理,但需要遵醫囑定期複查。如果息肉較大,出現紅腫、充血,並伴有肛門疼痛、下墜感、排便出血等症狀,可以透過內鏡下切除手術進行治療。
3、肛乳頭瘤是在直腸內肛乳頭位置出現較硬的小包塊或結節,會逐漸受到大便或炎症的刺激而增生變大,可引起肛門異物感、排便時出血等症狀。可以透過冷凍療法或套扎等手術方式切除肛乳頭瘤。
除了上述原因外,其他疾病也可能導致類似情況,如直腸癌、結腸癌等。這些疾病通常會伴隨著排便習慣和性狀的改變、肛門墜脹、有便意但排便困難或排便量少、排便出血等症狀。腫瘤可能出現在肛門附近,呈現為肉塊。根據具體腫瘤位置,可以透過開放性手術或腹腔鏡手術進行根治切除,並進行病理檢查。如果是惡性腫瘤,術後可能需要輔助放療、化療等治療。術後應根據醫囑及時換藥,保持肛門周圍面板的清潔衛生和乾燥,以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