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ortⅢ型截骨是一種常見的治療方法,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牽引裝置包括骨牽引鉤、外固定支架和連線部。骨牽引鉤製作成純鈦材料,一端插入兩側梨狀孔底緣,透過口腔側螺絲固定,另一端則從鼻孔引出。外固定支架前期為面弓支架,由額板、頦託和連線其間的鋼絲弓組成,後期轉為以顱骨為支撐的堅固外固定支架。連線部分則包括橡皮彈力圈或鋼絲,用於連線牽引鉤與面弓支架。
LeFortⅢ型截骨手術需要進行全麻,手術切口包括標準冠狀切口、下眼瞼緣切口和口內上頜前庭溝切口。
首先,透過骨膜下分離來顯露各個骨面,再使用復鋸或骨刀依次截開各部位的骨骼聯絡。在顴額縫和顴顳縫處截開顴骨額突和顴骨顳突,垂直向下截開眶外側壁直至眶下裂前,然後向下截開上頜竇後壁達到顴牙槽嵴平面。
接下來,透過下眼瞼緣切口暴露眶底前份,使用小骨刀切開眶下壁。使用裂鑽切開鼻額縫和額頜縫,用小骨刀沿著內眥韌帶和鼻淚溝後方切開眶內下壁。然後,從鼻額縫向鼻後棘方向切開篩骨垂直板和犁骨,向後下方不完全截開上頜竇內側壁。最後,轉向口內水平方向切開上頜竇的後外側一小段骨壁,達到翼頜聯合,使用彎骨刀切開翼頜聯合。這樣,LeFortⅢ型截骨手術就完成了。使用上頜鉗夾住切斷的上頜前下段,鬆動上頜後部的連線。
術後第三天開始連線面弓支架進行牽引,施加力量為1500g/側,施力方向與顎平面成10°-20°的向前下角,兩側施力方向平行。牽引持續10-20天,達到預期效果後,降低牽引力並繼續保持2-3個月。
對於採用RED系統的患者,術後第三天連線細鋼絲,每天早晚旋轉螺栓一次,牽引速度為1mm/日,達到預期效果後,保持1個月左右,然後轉換為面弓繼續保持2-3個月。區域性麻醉後取出牽引器。
與傳統的正頜外科手術相比,牽張成骨技術無需微型板固定,無需植骨,無需頜間結紮,能夠逐漸調整頜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協調性,更有效地矯正面中區凹陷畸形,且在骨擴增過程中,軟組織也會擴增。
然而,牽引技術需要較長的治療週期,因此對於輕度畸形,應優先選擇傳統的正頜手術。目前,上頜牽張成骨技術主要有內建式和外接式牽張,內建式牽張需要足夠的骨體固定,同時不會損傷牙胚或牙根,因此在臨床上多應用於LeFortⅡ、Ⅲ型截骨或高位LeF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