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實踐中,囟門早期閉合通常與頭部畸形有關,而囟門閉合較晚則可能出現腦積水、佝僂病或矮小病症,偶爾也會出現在生長迅速的嬰兒身上。從理論上講,囟門提前閉合可能會影響兒童頭顱的容量,從而對其腦部發育產生影響。然而,在實際情況中,前囟關閉之後,並不意味著頭顱無法繼續增大。
嬰兒頭顱由一系列呈齒狀結合的顱骨構成,這種結合是可活動的,隨著兒童的腦部發育而擴張放鬆,為腦部提供足夠的生長空間。正常情況下,在兒童13-14歲時,腦部發育停止後,顱骨之間的結合才會融合固定。因此,對於正常嬰兒而言,前囟的早期閉合併不會影響腦部發育。
所謂的“囟門”是指嬰兒出生時,各個顱骨之間尚未完全閉合的縫隙。臨床上主要關注兩個方面,即“前囟”和“後囟”。前囟是位於嬰兒兩側頂骨與額骨之間的菱形間隙。早產兒或宮內營養不良的嬰兒前囟較大,而足月兒或宮內營養良好的嬰兒前囟較小。出生時,前囟的斜徑約為1.5-2cm,一般會在1-1.5歲內閉合。如果超過2歲仍然沒有閉合,建議及時諮詢兒科醫生。
後囟是位於嬰兒雙側頂骨與枕骨之間的三角形縫隙,相對較小。有些嬰兒出生時後囟已經閉合,而大部分嬰兒的後囟則在出生3-4個月內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