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水平升高,出現腳後跟疼痛,需要考慮與痛風性關節炎相關。如果尿酸水平長時間無法控制,可能會導致長期高尿酸血癥,尿酸鹽會逐漸沉積在軟組織、關節和腎臟中,引發痛風性關節炎,從而導致腳後跟疼痛,並可能伴有關節紅腫熱痛等症狀。治療方面,患者需要遵循醫生的建議服用秋水仙鹼片、雙氯芬酸鈉腸溶緩釋膠囊等藥物。在緩解期可以使用非布司他片降低尿酸水平,並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海鮮、啤酒等。
同時,尿酸水平升高、腳後跟疼痛也需要考慮是否存在足底筋膜炎。一般情況下,足底筋膜炎是由於外傷或應力增加導致足跟部軟組織發生慢性勞損,引起炎症反應,進而導致足底筋膜炎和腳後跟疼痛。治療方面,主要以保守治療為主,患者需加強休息,抬高患肢,避免患肢負重,避免長時間穿硬底鞋行走。同時,可以透過熱敷、按摩等方式緩解足底筋膜的緊張狀態,從而緩解疼痛。
另外,尿酸水平升高、腳後跟疼痛也可能與足跟骨刺有關。足跟骨刺主要是由於跟骨發生退行性病變導致骨質增生形成骨刺,當骨刺長時間負重或負重過大時,會引起區域性充血,導致無菌性炎症,進而引起腳後跟疼痛。治療方面,可遵醫囑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物,如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腸溶膠囊等。同時也可以進行區域性理療,如紅外線照射等,以緩解症狀。
最後,如果患者長期進行超負荷運動,導致跟腱過度使用,可能會造成跟腱內纖維慢性損傷,引起腳後跟疼痛,並可能伴有跟腱腫脹、面板潮紅等症狀,這與尿酸水平升高一般無直接關係。治療建議患者依照醫生的指導,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物進行治療,如尼美舒利腸溶片,並可以區域性塗抹扶他林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