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發生開放性損傷,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引起血管破裂,導致外出血。如果出血情況嚴重,就需要及時進行止血處理,否則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
針對急性損傷引起的外出血,首先需要判斷損傷血管的情況。
1、動脈出血:血色鮮紅,血流急速,呈噴射狀,出血量一般較多,危險性較高。
2、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流緩慢,多為湧出傷口。
3、毛細血管出血:血色鮮紅,血液通常從創面滲出。
針對急性出血,通常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止血。
1、指壓止血法:適用於動脈出血。找到出血部位近心端(靠近心臟一端)的淺動脈,用手指用力將血管壓向下面的骨頭,阻斷血流,達到止血目的。
2、加壓包紮止血法:適用於小的靜脈或毛細血管出血。用無菌紗布(或其他乾淨材料)蓋在傷口上,然後用繃帶適當加壓包紮即可止血。
3、加墊屈肢止血法:適用於四肢動脈出血且無骨折。在腋窩、肘窩、腹股溝、膕窩等關節處屈曲肢體,並放置厚紗墊,然後將肢體縛緊固定在屈曲位,用壓力來止血。
4、止血帶止血法:適用於四肢較大的動脈出血。將膠皮管(帶)適當拉長,在出血部位的近心端繞肢體2-3圈打結,達到阻斷血流的目的。
5、絞帶止血法:如果沒有膠皮管,可以使用布帶代替。將布帶繞肢體一週,然後用小木棍穿過布帶下方,絞緊直到遠端動脈搏動消失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