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臨床實踐中,常用的降壓藥可分為五類:
第一類是利尿劑,其主要透過促使鈉排洩、減少細胞外液量以及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方式發揮降壓作用。
第二類是β受體阻滯劑,其作用是透過抑制中樞和周圍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從而減弱心肌收縮力並降低心率,達到降壓的效果。
第三類是鈣通道阻滯劑,它的降壓作用主要是透過阻斷電壓依賴性L-型鈣通道,減少細胞外鈣離子進入血管平滑肌內。簡而言之,它抑制了鈣離子內流,從而減弱了興奮收縮的耦聯過程,降低了阻力血管的收縮反應。此外,鈣通道阻滯劑還能減緩血管緊張素Ⅱ和α1腎上腺素能受體的縮血管效應,並減少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
第四類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ACEI),它透過抑制迴圈和組織中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CE),降低ATⅡ生成量,同時抑制緩激肽酶使緩激肽降解減少,從而增加緩激肽的含量,發揮降壓作用。
第五類是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透過阻斷組織中ATⅡ受體亞型AT1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抑制ATⅡ引起的血管收縮和水鈉瀦留作用,從而降低血壓。
以上即為五類常用降壓藥的作用機制及其降壓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