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孕婦可能會出現生理性貧血。這是因為從懷孕6-8周開始,血容量會增加,以滿足胎兒發育的需要。整個孕期,血容量大約增加了1450毫升至1500毫升左右,其中有1000毫升是血漿,也就是水分。雖然紅細胞數量也會增加,但水分增加的程度不如紅細胞,從而導致血液稀釋,形成稀釋性貧血。貧血會對胎兒和孕婦都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在孕期應適當補充鐵質。當出現貧血,即血色素降至11g以下時,應適當補充鐵劑。此外,日常飲食可以適當攝入富含鐵質的食物,如豬肝、鴨血、瘦肉等,每週1-2次。透過食物和藥物的補充,將血色素調至正常範圍內,以減少孕產婦的風險。如果分娩時出血量較多,輸血的機會會增加。因此,有必要提高血色素水平,特別是對於高風險的孕婦,如瘢痕子宮再次懷孕、胎兒過大、多胎妊娠等情況,需進行指導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