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長時間行走或站立後腳踝腫脹,可能是由於下肢血液淤積,影響血液迴流所致。經過一夜休息,第二天早上浮腫會消失,屬於一過性的情況,無需過於擔心。然而,如果腳踝腫脹反覆出現,則需要引起重視,可能是病理因素引起的。常見的臨床原因包括腎臟病、肝臟疾病、心臟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和營養不良等。為了明確具體病因,需要到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
如果是腎臟疾病導致的腳踝腫脹,尿常規可能顯示尿蛋白,同時血肌酐和尿素氮也會升高。對於肝臟疾病的患者,肝功能檢查可能會顯示肝酶升高和白蛋白降低。對於心臟疾病的患者,透過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能會發現射血分數減少的情況。
因此,對於反覆出現的腳踝腫脹,務必及時就醫,進行進一步檢查和診斷。只有明確了病因,才能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以緩解腳踝腫脹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