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在臨床上一般指機體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可以透過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來進行干預。發燒是由於機體在病毒或細菌的作用下,使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上移而導致的調節性體溫升高。正常體溫一般為腋溫37℃、口溫37.2℃、肛溫37.7℃以上。發熱的患者若不及時干預,體溫可能會升高至45℃,這是非常危險的。高熱可引起癲癇、神志不清等嚴重症狀,因此需要進行治療。
針對發熱的患者,可採取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的方法。物理降溫可以透過使用冷毛巾、冰袋等方法,在額頭、腋窩等部位進行降溫。使用冰袋時要注意用毛巾包裹,以免對面板造成凍傷。對於物理降溫效果不佳的患者,可按醫囑使用藥物降溫,如布洛芬片、對乙醯氨基酚片等。
發熱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充分休息,避免過度消耗能量,有利於身體康復。體溫超過38.5℃的患者需臥床休息,低於該溫度的患者可適量活動。若體溫達到45℃,應立即前往急診科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如血常規、體溫測量等,並配合醫生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