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溼疹的成因主要涉及內因和外因。患者會發生腳底瘙癢、起紅疹、潰破等症狀,需根據醫生的指導進行藥物治療。
一、成因:
1、內因:
溼疹與遺傳、精神心理因素存在一定關係,比如長期精神緊張、神經調節紊亂。此外,患者還可能由慢性膽囊炎、扁桃體炎、內分泌紊亂、血液迴圈障礙等疾病引發溼疹。
2、外因:
例如患者食用魚、蝦、牛羊肉,或者腳底接觸動物的毛髮、塵蟎,或者鞋襪不合適導致腳長時間處於乾燥、炎熱的環境中,汗水不能及時清理等因素都可能引發溼疹。
二、症狀:
患者腳底會出現紅斑、丘疹、丘皰疹,嚴重時還可出現水皰,劇烈瘙癢,搔抓或用熱水洗燙會加重皮損。隨後會有滲出,皮損逐漸轉為暗紅色,也可能有少量鱗屑。若不及時治療,腳底皮損將不斷加重,可能出現面板肥厚、表面粗糙、色素沉著等症狀。
三、治療:
1、口服藥物:
患者按醫囑可服用抗過敏藥物如氯雷他定片、鹽酸西替利嗪片、馬來酸氯苯那敏片,或者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醋酸地塞米松片治療。
2、外用藥物:
如腳底未有滲出液,可以使用爐甘石洗劑外用以減輕瘙癢,還可塗抹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進行治療。若腳底溼疹有滲出液,可以使用硼酸溶液進行溼敷,待滲出減少後再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外用治療。
建議患者前往醫院面板科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範化治療,同時需要注意更換柔軟、透氣的鞋襪,避免穿膠鞋、皮鞋和高跟鞋,可選擇布鞋、棉鞋或涼鞋等,腳底出汗後需及時清潔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