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年人的體溫範圍通常在36至37.4攝氏度之間,以腋下溫度為準。正常情況下,晝夜間體溫差約為0.5攝氏度左右。因此,如果體溫低於36攝氏度,一般來說是不正常的。如果患者持續出現36攝氏度以下的體溫,建議及時前往醫院的普內科或呼吸科就診,透過進行血常規檢查、體溫檢查等,以評估是否存在其他疾病。
體溫通常是反映患者體內溫度的一箇指標,體溫變化常常可以反映出患者是否存在某種疾病。例如,體溫超過37.4攝氏度,通常表示患者出現發燒的情況,可能是因為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如果患者的體溫低於36攝氏度,可能是由於周圍環境溫度過低引起的,寒冷的空氣刺激了患者體內的溫度調控系統,從而導致體溫過低。此外,體溫低於36攝氏度的情況,可能與身體虛弱、食慾減少、營養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疾病,以及過量服用苯巴比妥片等藥物有關。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根據季節的變化更換衣物,並在外出時採取適當的防晒和保暖措施,同時應適度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以有助於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