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由於其生長在月經的發源地,通常會導致月經異常,主要表現為月經量增多和經期延長。子宮肌瘤引發月經量增多的原因有宮腔增大和血管壓迫。
宮腔增大主要是因為存在較大的肌壁間肌瘤和黏膜下肌瘤,肌瘤的存在和發展導致子宮增大,從而使宮腔也變大,子宮內膜面積增加並影響子宮收縮,進而導致月經量增多。
較大的肌瘤可能壓迫附近的靜脈,使子宮內膜靜脈叢充血和擴張,進而引起經量增多和經期延長。黏膜下肌瘤如果發生壞死感染,可能會導致不規則陰道出血或血樣膿性排液。
子宮肌瘤患者體內的血管生成調節因子異常也可能導致月經量增多,比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能增加血管通透性、使細胞外基質發生變性、促進血管內皮細胞遷移、增殖和血管形成等作用。它能誘導多種細胞外基質降解,破壞內皮細胞的完整性,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從而導致子宮肌瘤患者月經量增多。
此外,子宮肌瘤患者的子宮內膜中存在著組織型纖溶酶原啟用物和纖溶酶原啟用物抑製劑。這兩者之間的動態平衡對機體纖溶和凝血起關鍵作用。然而,子宮肌瘤患者的子宮內膜中這兩種酶原的數值明顯高於健康女性,這也可能導致月經量增多。
人體是一箇高度複雜的系統,每一箇元件都需要在正確的位置發揮作用,以確保正常的生命活動。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引發一系列的變化。需要積極應對這些變化,積極治療,使一切迴歸正常。
參考文獻:
[1]潘嘯天,賈瀛嫻,蘭義兵,王黎,周堅紅.子宮肌瘤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疾病發生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科學,2022,12(10):30-33.
[2]謝幸,孔北華,段濤.婦產科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