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酸鹼性可由其中的酸性基團或鹼性基團決定。藥物、食物和疾病等因素都會對尿液的酸鹼度產生影響。舉例而言,在尿液標本獲取後,如果標本放置時間過長,細菌可能會分解尿液中的尿素,導致酸性尿變為鹼性尿。因此,必須使用新鮮尿液進行尿液pH值的測定,以避免標本存放時間過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飲食對尿液的酸鹼度也會產生影響。通常來說,肉食者的尿液呈酸性,而素食者的尿液呈鹼性。正常情況下,尿液的酸鹼度應為7.0左右,因為其正常範圍波動在6.5左右,可達到4.5-8.0之間。
一些疾病可以引起尿液酸鹼度的改變。例如,酸性尿常見於酸中毒、高熱、糖尿病及使用氯化銨和維生素C等藥物,而低鉀低氯性鹼中毒可導致酸性尿。鹼性尿常見於尿路感染和腎小管酸中毒。透過檢測尿液pH值,可以調節尿液的酸鹼度以治療相關疾病。例如,在結石治療中,根據結石的成分,可以透過鹼化尿液或酸化尿液來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