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沉(ESR)和C反應蛋白是與類風溼關節炎滑膜炎症相關的實驗室檢查指標,在類風溼患者中,它們可以直接反映炎症的程度和變化,是監控疾病活動和評估治療穩定性的重要指標。
1. 血沉(ESR):
血沉是紅細胞在特定時間內下沉的距離,反映紅細胞懸浮穩定性。正常情況下,紅細胞下沉較慢,紅細胞之間的摩擦力阻礙了下沉。當紅細胞出現疊連現象時,血沉加快,表示懸浮穩定性減小。血漿中纖維蛋白原、球蛋白、膽固醇增多可加速紅細胞疊連和血沉,而白蛋白、卵磷脂增多可抑制疊連發生,使血沉減慢。血沉在健康人中波動較小,在許多病理情況下明顯增快,是疾病活動程度的指標。魏氏法常用於檢測血沉,參考值: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對於類風溼患者,血沉與滑膜炎症活動程度、關節症狀的疼痛程度和身體疲勞感呈正相關。治療藥物如激素、非甾體抗炎藥物、免疫抑製劑、生物製劑等可顯著降低血沉,當炎症得到控制穩定時,血沉可恢復正常。血沉在類風溼關節炎的診斷、療效評價和疾病活動監控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是一項常規檢查。
2. C反應蛋白(CRP):
C反應蛋白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當炎症出現時迅速升高,是臨床上常用的炎症指標,參考值≤10mg/L。與血沉相同,CRP可以反映炎症感染和療效。在類風溼活動期,CRP升高與血沉增快呈平行關係,但CRP出現得更早,消失也更快。CRP水平愈高,病變運動度愈高。在炎症恢復過程中,若CRP仍陽性,說明仍有可能出現臨床症狀;停用激素後CRP再次陽性,表明病變再次活動。在炎症緩解期和使用抗風溼藥後,CRP的轉陰或消失速度比血沉快,並且不受貧血和心力衰竭的影響。CRP的陽性還可見於其他疾病,與高血沉有部分重疊但並非完全相同,對於類風溼患者而言較少見。需要指出的是,病毒性感冒一般不會使CRP增高,而細菌感染時才會出現升高。此外,老年患者在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時,CRP也會增高,它可以作為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的指標。
作為疾病監控的指標,血沉和CRP需要定期檢查,特別是當出現症狀或症狀加重時,透過這些檢查可以瞭解病情的活動情況,決定是否需要調整藥物。一般不需要同時檢查血沉和CRP,可以選擇一箇,但需注意相關影響因素。相對而言,血沉更簡單且價格較低,更常見一些,一般可作為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