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高凝狀態是指血液在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下,比正常時更容易發生凝固的狀態。
一些癌腫,特別是胰腺癌、胃癌、乳腺癌和支氣管肺癌等,會釋放出促凝因子,導致血液的凝固性增加。此外,血小板增多或血小板黏性增加也可能導致血液凝固性的增加。
一些情況下,如妊娠、手術後、產後、高脂飲食、吸菸、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血栓形成的風險也會增加。此外,一些人可能存在先天遺傳性的基因缺陷,導致抗凝物質的缺乏,如抗凝血酶、蛋白C或蛋白S的先天性缺乏。由於天然存在的抗凝途徑受損,這些人易於血栓形成,這些疾病被統稱為“易栓症”。創傷、手術或疾病後所產生的炎症細胞因子也會促使促凝狀態的出現。當血管的內皮細胞被炎症細胞因子啟用時,表達黏附分子,這會使得血液中的白細胞附著在血管表面,從而促進血液在其表面的凝固。
被附著的白細胞透過產生氧自由基和釋放水解酶,損傷內皮,加劇區域性血栓形成。正是透過這些機制,炎症與血液凝固密切相關。對於血液處於高凝狀態的患者來說,形成血栓的風險較高,因此應該及時採取抗栓和抗凝治療,積極進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