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到論壇上有些家長髮帖說,孩子在長期服用抗生素後,感冒的頻率增加了,有些寶寶還出現了拉肚子的情況。這讓我開始有些擔心,因為我的寶寶剛剛開始接受治療,以後還要長時間與抗生素打交道。雖然為了治療孩子的病,不得不口服抗生素,但我想努力將潛在危害降至最低。於是,我特意上網查了一下關於“抗生素”的解釋以及它的作用和副作用,以下是我的研究結果:
1.名詞解釋: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動植物在生長過程中產生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它們具有抗病原體或其他活性的特性,能干擾其他生物細胞的發育功能。目前已經發現了不下萬種天然抗生素,臨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微生物培養液中提取物和透過化學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2.用途:
抗生素可以殺滅細菌,同時對黴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其他致病微生物也有抑制和殺滅作用。近年來,通常將抗菌素稱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長過程中產生的物質,也可以完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通俗地說,抗生素是用於治療各種細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藥物。
3.毒性反應:
抗生素可能引起多種不良反應,包括神經系統毒性反應、造血系統毒性反應、肝腎毒性反應、胃腸道反應等。長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導致腸道益生菌群失衡,引起腸道功能異常和其他不良反應。為了預防腸道失調引起的不良反應,可以考慮補充益生菌,如金雙歧(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
4.抗生素後遺效應:
有些抗生素可能會導致停藥後的不良生物效應,如鏈毒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聾。一些化療藥物也可能引起“三致”作用和其他不良後遺效應。
在使用抗生素後,最好補充益生菌,特別是對於兒童。抗生素對孩子的腸道有較大的影響,因為腸道正常菌群的維持對於人體健康非常重要。抗生素的使用會導致腸道細菌群的紊亂,孩子可能會出現食慾不振、免疫力下降等症狀。因此,補充益生菌可以調節孩子的腸道菌群,恢復菌群的平衡,增強孩子的免疫力,並減輕抗生素對孩子的影響。為了讓治療效果更好,我決定在孩子服藥期間給他補充兒童蛋白粉和益生菌。希望這些措施能夠有效,讓孩子儘快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