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是一種人獸共患性傳染病,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其主要症狀包括高熱、水皰和膿皰。對於此病患者,需要及時就醫進行實驗室檢查和體格檢查,以便檢測體內是否存在猴痘病毒,並積極進行治療。
實驗室檢查通常會採集患者身上水皰和膿皰區域性面板樣本,隨後進行聚合酶鏈反應檢查(PCR)和病毒分離培養等實驗室檢查方法。
PCR是首選的實驗室檢查方法,它能夠將樣本中微量病毒擴增至可檢測範圍,從而判斷患者體內是否含有猴痘病毒,從而進行猴痘病毒感染的診斷。另外,病毒分離培養透過組織細胞進行病毒分離與鑑定,是病毒性疾病病原學診斷的金標準。如果猴痘病毒檢測陽性,同時其他病原體檢查結果為陰性,便可以排除其他疾病,確診猴痘病毒感染。
體格檢查方面,患者可表現為全身性的水皰和膿皰等面板改變,多處淋巴結腫大且觸感明顯,同時體溫明顯升高,可達39℃以上。
透過上述檢查方法,結合患者的旅居史以及與人群和野生動物的接觸情況,可以確診猴痘疾病。一旦確診,應積極採取隔離治療措施,以免傳染給他人,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