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細胞是白血球的一種型別,具有殺滅內體細菌、寄生蟲等功能,並參與體內的過敏反應和免疫反應。如果在血常規檢查中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偏高,通常提示可能存在過敏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及時就醫,確診後進行相應治療,治癒後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也會恢復正常。
一、過敏性疾病:
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主要是由於過敏原物質進入人體後引發變態反應,而嗜酸性粒細胞參與這些變態反應,導致其數量增加。此時患者通常還伴有咳嗽、腹瀉等症狀。推薦避免接觸過敏原,如花粉、海鮮等,同時需要治療原發疾病。對於支氣管哮喘患者,可以使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等藥物治療,也可以使用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等。
二、感染性疾病:
1、真菌性面板病:
可能是由於感染致病菌進入人體後引發免疫反應,造成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增加。此時患者會出現皮疹、瘙癢等症狀。需要按醫囑使用氯碘喹啉乳膏等藥物進行治療。
2、寄生蟲感染性疾病:
例如蛔蟲、血吸蟲等疾病,主要是寄生蟲侵入體內後引發免疫反應,導致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對於蛔蟲患者,可以使用阿苯達唑等驅蟲藥物進行治療。對於血吸蟲患者,可以使用吡喹酮等藥物治療。
三、其他疾病:
1、霍奇金病:
主要是腫瘤可能激發人體出現免疫反應,導致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異常增高。此時可以給予患者糖皮質激素注射或光化學療法等進行治療。
2、其他疾病:
如猩紅熱或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等。猩紅熱可能由於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啟用部分補體,導致嗜酸性粒細胞增加。此時需要透過靜脈注射青黴素或紅黴素等藥物進行治療。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導致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尚不明確,可能是感染進入人體引發免疫反應。這時,可以使用糖皮質激素或氫化可的松等藥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