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肌肉水腫的原因眾多,例如肌肉拉傷、肌肉慢性勞損和區域性感染等。不同原因需要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因此建議求醫治療,由醫生確定原因,並對病因進行鍼對性治療。
1、肌肉拉傷:
肌肉拉傷常在體育運動中發生急性損傷,例如在急性起跳或突然轉身時。尤其是在沒有進行充分熱身的情況下,肌肉拉傷的概率較高。肌肉拉傷後,可能出現區域性肌肉水腫、疼痛和皮下瘀傷等症狀,由於內部小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在24小時內,可對區域性進行冰敷,使區域性破裂血管收縮,從而減少出血和腫脹。同時還要注意,在24小時內禁止熱敷區域性和使用促進血液迴圈的外用藥物,以免加重腫脹和出血。24小時後,可以改為區域性熱敷,有助於促進血液迴圈,加快康復。
2、肌肉慢性勞損:
肌肉慢性勞損常由反覆進行體力勞動或長時間過度體育訓練引起,主要表現為區域性肌肉水腫和慢性痠痛。此時,患者需要停止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對疼痛和水腫部位進行區域性熱敷,促進乳酸分解,減輕症狀。同時,在醫生指導下,還可以區域性使用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膏等消炎、鎮痛藥物。
3、區域性感染:
區域性感染常由外傷細菌侵入引起,易在肌肉內導致出血和膿腫,主要表現為區域性肌肉水腫,可能出現波動感。在早期,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克肟等抗感染治療,同時還需要對患肢進行固定。如果膿腫逐漸增大,無法吸收,可進行手術切開排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