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性腫脹常見於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導致區域性組織出血、充血、水腫和炎症反應,增加區域性組織間隙壓力,阻礙血液迴圈,引起腫脹症狀。為了快速減輕腫脹,需要限制活動,進行區域性休息,因為活動會加重區域性腫脹。同時,應該使患肢抬高,高於心臟位置,促進靜脈迴流,有助於消腫。
對於急性損傷引起的腫脹,在48小時內應間斷性地進行冷敷治療,減少出血,緩解區域性張力,有利於腫脹的消退。此外,需要進行相應的對症支援治療,包括消炎鎮痛和活血化瘀治療。常用的口服藥物有芬必得、塞來昔布,外用藥物有扶他林乳膠劑、中藥金黃膏和雲南白藥氣霧劑等。在急性期過後,即48小時之後,可以進行區域性理療,如烤電和頻譜照射,促進腫脹消除。
某些腫脹是由全身其他系統疾病引起的,如心衰和腎功能不全等,導致組織間隙水鈉瀦留而產生腫脹。對於這種情況,患者需要針對原發疾病進行治療,包括糾正心衰和腎功能不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