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首先是呼吸道疾患,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等;其次是肺組織疾病,如肺炎、肺纖維化等;第三是肺血管情況,如肺栓塞、肺動脈高壓等;第四是胸廓疾患,如胸廓畸形、胸部創傷等;最後是神經系統或其他累及呼吸肌疾病。
當出現呼吸困難或呼吸衰竭時,必須積極處理原發病,進行相應的治療。在臨床上,如果發現孩子呼吸加快、呼吸深度變化、呼吸節律變化,並伴有鼻翼扇動、吸凹徵陽性、發紺、神志不清或抽筋等症狀,就應儘快到最近的醫療機構接受規範治療。
對於急性呼吸衰竭的患兒,應儘量保持呼吸道通暢。通常的氧療方法包括鼻導管輸氧或面罩輸氧,還需要進行吸痰和霧化治療。如果以上方法無效,就需要在早期進行氣管插管,輔助呼吸機進行呼吸支援。同時,在此過程中要積極進行抗感染治療,並保持水電解質平衡,以促進患兒儘早脫離危險狀態,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