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因此,在治療心肌缺血時,主要採用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物。臨床上常用的藥物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抗血小板藥物,目前常用的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這些藥物可減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從而預防形成血栓。
第二類是硝酸酯類藥物,其中包括硝酸甘油和硝酸異山梨酯等。它們作用於冠狀動脈,使其擴張,以增加心肌的血液供應。
第三類是降血脂藥物,目前常用的是他汀類藥物。它們透過抑制膽固醇合成,降低血脂水平,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
第四類是降血壓治療藥物,包括鈣通道阻滯劑和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常用的是硝苯地平,它不僅可擴張冠狀動脈,還可降低血壓。β受體阻滯劑常用的是倍他樂克,它可以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
最後,可以使用一些營養心肌的藥物,如銀杏達莫等,幫助促進心肌細胞的營養供應。
總之,針對心肌缺血的治療主要從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血小板、擴張冠狀動脈、降血脂和降血壓等多箇方面入手,以保障心肌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