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實踐中,小孩心律不齊是一種常見情況。例如,一箇5個月大的嬰兒的心率應該小於或等於160次/分鐘,而隨著月齡的增加,心率會逐漸加快。以下是最常見的一些情況:
1、竇性心律不齊:這種情況下,心率會隨著呼吸而改變,吸氣時心率增加,呼氣時變化更明顯。在一些情況下,心率可以達到165-170次/分鐘,在呼氣時會減慢到140次/分鐘左右。此外,當孩子發熱、運動、情緒緊張或哭鬧時,心率也會增快。
2、竇性心動過速:這種情況下,根據兒童的年齡,正常心率有所不同。如果新生兒的心率超過每分鐘200次,1歲以下的兒童心率超過160次/分鐘,1-2歲的兒童心率超過140次/分鐘,就可以被稱為竇性心動過速。這種情況常見於運動、緊張、哭鬧、發熱、貧血、休克、心肌炎和心力衰竭等狀況下。
3、病竇綜合徵:這是由於竇房結功能衰竭引起的異常激動和傳導。小兒可能因心肌炎、心肌病、洋地黃中毒或先天性心臟病而出現病態竇房結綜合徵。
4、陣發性心動過速:也被稱為慢快綜合徵,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心律失常,必須積極治療。它在健康兒童中的發病率約為60%,與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缺氧、洋地黃中毒和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相關。這種情況在4個月以下的兒童中較為常見,通常突然發作。症狀包括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發冷、呼吸急促、食慾不振和脣色發紺等。發作可以持續幾秒、幾分鐘或幾小時,停止時血壓會降低,聽診時心音變弱。如果新生兒的心率達到每分鐘300次,嬰幼兒達到每分鐘200-300次,年長兒童達到每分鐘100-180次,就需要積極處理。
5、早搏:這是因為心房和心室過早搏動而導致心律不齊。心臟在一次搏動後會出現異常。早搏可以分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可以透過心電圖來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