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實踐中,心電圖被用於評估心肌缺血的變化,但需要結合血管檢查來明確病因。當心電圖顯示存在缺血變化時,就需要進一步觀察心臟血管的供血情況是否存在狹窄。
如果確實存在供血不足的情況,就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來診斷心肌缺血變化。對於確診為心肌缺血的患者,治療應從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狹窄入手。可以透過使用他汀類藥物控制動脈粥樣硬化,或者使用硝酸酯類藥物改善缺血情況。對於嚴重狹窄的患者,可以考慮進行冠脈介入手術,以改善心臟供血和供氧狀態,減輕缺血的病變。此外,還可以使用β受體阻斷劑來降低心率,減少交感神經的興奮,以增加心肌的供血量。
對於心電圖僅顯示ST-T改變的情況,需要進一步排除真正的心肌缺血。這種情況可能是由微血管病變、交感神經過度緊張導致的ST-T改變,或者是由高血壓引起的心肌肥大導致的繼發性ST-T改變。對於這些情況都需要進行鑑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