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是一種常見的身體不適症狀,其中長期頭暈常見於焦慮症和抑鬱症患者。焦慮和抑鬱症是兩種常見的精神障礙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現為心理症狀。焦慮症患者可能出現焦慮、煩躁不安、驚恐害怕等症狀,而抑鬱症患者則一般表現為興趣缺乏、信心降低、自我評價能力下降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有輕生慾望。
頭暈除了心理症狀外,患者還可能出現一系列軀體症狀,如頭昏、頭脹、噁心、嘔吐、腹脹、腹瀉、心悸、胸悶、氣短、不適等。有些患者還可能會出現尿便障礙、出汗、血壓異常等現象。
治療焦慮和抑鬱症患者的長期頭暈,主要是進行抗焦慮治療或者抗抑鬱治療。抗焦慮藥物常用的有坦度螺酮和丁螺環酮,它們透過增強抑制性神經遞質的作用來緩解焦慮症狀;抗抑鬱藥物主要有西酞普蘭,透過影響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的代謝來緩解抑鬱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療過程中,藥物使用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可一時貪圖便利而自行停藥或隨意更改劑量,以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同時,患者也可以透過適當的心理治療、休息療法、運動療法等方式,幫助緩解身體不適症狀,提高身體自我調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