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是一種表皮色素脫失性疾病,可侷限於特定區域,也可泛發於全身。根據中醫的分類,白癜風屬於“白癜”、“白駁風”、“斑駁”的範疇。中醫強調辨證施治,對於風溼蘊熱型、肝氣鬱結型、肝腎不足型、寒溼凝滯型的白癜風,都有相應的中醫藥方。
風溼蘊熱型白癜風表現為精神憂鬱、心煩急躁,顏面及軀幹出現白色不規則斑片,無炎症和皮屑,舌質淡或有瘀斑,苔薄白,脈緩。治療方法是透過養血疏風,使用當歸、補骨脂、赤芍、紅花、陳皮、黃芪、雞血藤、防風、烏豆衣、首烏藤、白蒺藜、川芎等藥物。
肝氣鬱結型白癜風常見於女性患者,可伴有月經不調和痛經,與思慮過度、情緒抑鬱有關,皮疹呈淡紅色,有微脹感,多限於某一部位,舌上可能有瘀點,苔白滑,脈弦。治療方法是活血疏肝解鬱,使用當歸、鬱金、白芍、八月扎、益母草、白蒺藜、蒼耳草、豬苓、靈磁石等藥物。
肝腎不足型白癜風多見於男性,常由過度勞累、過度性生活引起,表現為陽痿、頭昏肢倦,舌紅,脈細數。治療方法是滋補肝腎,使用沙苑子、女貞子、黑芝麻、白蒺藜、覆盆子、枸杞子、赤芍、白芍、川芎等藥物。
寒溼凝滯型白癜風多發生於中青年患者,口淡不渴,病變常在下肢,舌淡、苔白潤,脈弦緊。治療方法是除溼散寒,使用何首烏、旱蓮草、白附子、桑椹、丹参、甘草等藥物。
需要注意的是,白癜風並非僅僅是面板病,它與人體的臟腑、血液和免疫等內在機能的損害密切相關,是內在疾病在外部的表現。因此,治療白癜風需要綜合考慮整體情況,除了區域性治療白斑外,還需同時調整臟腑、血液和免疫等內在機能,以內外結合的方式綜合治療白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