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兩側感到腫脹,可能是接觸性皮炎、流行性腮腺炎或牙齦炎等疾病導致的。建議前往醫院就診,以確診並進行鍼對性治療,以免病情加重。
1、接觸性皮炎:接觸性皮炎與使用化妝品、藥物、接觸昆蟲毒毛等因素有關。患者面部兩側接觸處會出現邊界清晰的紅色斑塊,伴有小疹子和水泡,嚴重時可能出現水皰和大泡,面板感到腫脹、瘙癢和不適,面板表面容易破裂和潰爛,且反覆發作時可能出現苔蘚樣變。治療方案通常包括使用硼酸洗液和爐甘石洗劑,如繼發感染可使用莫匹羅星軟膏,瘙癢嚴重時可口服氯雷他定片或鹽酸西替利嗪片。
2、流行性腮腺炎:該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常透過呼吸道傳播。最常見的症狀是一側的耳垂明顯腫脹,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波及到另一側,導致面部兩側腫脹和疼痛,邊界不清晰,有彈性感。在攝入酸性食物時,疼痛加劇,伴有發熱和畏寒等全身症狀。治療方案通常包括使用利巴韋林片進行抗病毒治療,對於有疼痛不適的患者,還可以使用對乙醯氨基酚片、布洛芬片等藥物緩解症狀。
3、牙齦炎:牙齦炎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由於牙齦周圍的軟組織發生炎症引起。患者可能出現牙齒周圍組織發紅、腫脹、疼痛和出血等症狀,炎症蔓延至周圍軟組織時可能導致區域性腫脹。治療牙齦炎的方法包括積極改善口腔衛生,例如刷牙、使用牙線和漱口等。還可以使用複方氯己定含漱液和濃替硝唑含漱液等藥物進行治療。
除了上述原因外,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等疾病也可能導致面部腫脹症狀。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減少面部的刺激,避免用手抓撓,以防繼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