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分佈寬度,即血小板體積分佈寬度,正常範圍為15%-17%。如果血小板體積分佈寬度為10.5%,說明血小板體積分佈不均勻,但其臨床意義不大。
血小板體積分佈寬度反映了血液中血小板大小不均的程度,數值越大,說明血小板的大小差異越大。血小板體積分佈寬度增大常見於巨幼細胞貧血、慢性髓性白血病、巨大血小板綜合徵等疾病。
如果出現血小板體積分佈寬度為10.5%,還需要結合血小板數量進行綜合分析。如果血小板數量正常,一般無需過於擔憂,可定期複查。如果血小板數量減少,可能是骨髓造血功能不良性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所致,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常用藥物有酚磺乙胺注射液、氨基已酸片等。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須由臨床專業醫師結合病史、症狀、體徵和其他輔助檢查結果,進行全面綜合分析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