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和餐後高血糖對健康有害,主要是因為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急性和慢性併發症。糖尿病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等大血管和微血管併發症,還可能引發神經病變和足病,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心肌梗死、腦卒中、腎功能衰竭、失明和截肢等病症。
目前多項大型臨床研究發現,與空腹血糖相比,餐後2小時血糖可以更好地預測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因此與空腹血糖相比,餐後血糖與大血管病變的關係更密切。其次,餐後高血糖與微血管病變也有相關性。研究表明,糖尿病腎病患者往往有明顯的餐後高血糖且持續時間較長。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監測資料顯示,餐後2小時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發生視網膜病變的風險增加了3倍。日本的一項前瞻性觀察研究發現,餐後高血糖對預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比糖化血紅蛋白更準確。此外,研究還指出,2型糖尿病的空腹和餐後高血糖都與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病率升高有關,二小時糖耐量試驗可以更敏感地檢測出痛性神經病變。
餐後高血糖對人體的微血管和大血管的作用時間較長,血糖濃度較高,會導致更持續的氧化應激反應,嚴重損害血管內壁,同時影響血管的收縮和舒張功能,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狹窄甚至阻塞。此外,餐後高血糖還會直接損害胰島β細胞,加重胰島素分泌缺陷,加速糖尿病的進展和併發症的發生。餐後高血糖受飲食影響較大,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糖高脂飲食逐漸普遍,的體型也趨於肥胖,因此餐後高血糖往往與高血脂併發,共同導致併發症的發生。同時,餐後高血糖對血糖波動的影響也比空腹血糖更顯著,而血糖波動又進一步加重了併發症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