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臨床觀察,大約80%-90%的患者存在輕度或中度的直腸黏膜鬆弛下垂現象,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更為常見。這種現象導致了一系列症狀,例如裡急後重、排便困難和排便不盡等。下面是導致這種症狀的幾個原因:
1、由於直腸黏膜的輕度或中度鬆弛下垂,肛門受到異常刺激,導致裡急後重和排便時間延長,從而加重了痔瘡的發作程度。
2、直腸黏膜的輕度或中度鬆弛下垂會導致直腸蠕動時的收縮力下降,進而造成排便動力不足和排便困難。
3、直腸黏膜的輕度或中度鬆弛下垂會導致排便動力不足,使得少量的糞便無法刺激直腸收縮,從而殘留在直腸中。這部分殘留的糞便將會乾結,導致糞便頭硬而後變軟。而乾結的糞便會加重對肛門的刺激,進一步加劇痔瘡的發作。
因此,直腸黏膜的鬆弛狀態屬於亞健康狀態,需要及時調整。一些治療方法包括消痔靈高位點狀注射、pph手術以及正確的提肛運動等。
1、消痔靈高位點狀注射:利多卡因透過在特定點進行注射,使該區域硬化和萎縮,從而縮小痔瘡和牽拉直腸黏膜,使其緊縮和固定。這種治療方法可以有效緩解直腸黏膜鬆弛下垂,減輕裡急後重的症狀,並減少痔瘡的複發率。
2、pph手術治療:該手術透過環切高位直腸黏膜,然後將兩端吻合,縮短直腸行程,減輕直腸黏膜鬆弛狀態。同時,該手術會將內痔向上拉遠離肛門,減少對肛門的刺激,緩解裡急後重的症狀。此外,環切手術還會切斷自上而下的部分血供,降低痔瘡的複發率。
3、正確的提肛運動:手術不能解決直腸蠕動時的收縮力問題。為了增加直腸蠕動的收縮力,改善排便動力不足,除了使用腸動力藥物外,也可以進行正確的提肛運動鍛鍊。這種鍛鍊可以解決排便頭硬後軟的現象,並降低痔瘡的發病率。對於沒有肛門狹窄的肛裂患者,這種治療方法也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