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在西方國家較為常見,喝酒導致肝硬化而死的比例名列歐美國家死亡原因的前五位,而在中國,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占主導地位。
然而,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對酒的消費量也快速增長,飲酒機會增多,酒精性肝病的發病率也逐漸增加。如果患者本身已患有慢性病毒性肝炎,再喝大量的酒會加速肝病的惡化,因此酒精性肝病需要引起重視。
研究發現,肝病的形成與飲酒的種類無關,而與酒精含量有關。過去認為每天飲用酒精含量為160克的酒,連續飲用五年可能導致肝硬化,後來認為每天80克的酒已經是危險量。
東方人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體內缺乏分解酒精所需的一種酵素,因此容易酒醉和臉紅。當然,東方人的飲酒量要遠低於西方人,有人認為每天飲用40克酒精連續五至八年,就可能導致慢性肝病和肝硬化。
女性的體型較小,脂肪含量較高。喝相同量的酒,女性血液中的酒精濃度要高於男性,受荷爾蒙影響,胃排空時間延長,酒精在胃中停留時間增加,吸收也增加。女性甚至在停止喝酒後,也容易由酒精性肝炎發展為肝硬化,因此女性應該少飲酒。
儘管長期酗酒者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但研究發現,在這一群體中,有10-15%的人死後解剖發現有肝硬化。為什麼有些人容易發生肝硬化,而有些人則不會,目前還沒有合理的解釋。
對於大量長期飲酒的人來說,如果出現嘔吐、右上腹疼痛,或伴隨黃疸、發燒等症狀,並且觸診發現肝臟腫大,就應該懷疑患有急性酒精性肝炎。如果發現腹部逐漸腫大,下肢水腫,面部逐漸消瘦發黃,就要注意是否已經發展成酒精性肝硬化。
然而,也有一些沒有任何症狀的人,但肝組織已經發生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變化,因此長期飲酒者應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並接受醫生的診治。
經常飲酒不僅會導致慢性肝病,還會引起急慢性胰腺炎,甚至引發後天性糖尿病、心肌纖維化、急慢性糜爛性胃炎、高尿酸血癥、痛風和高三酸甘油脂等併發症。
喝酒過量確實會傷害身體和肝臟,但每天飲用一小杯酒可以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濃度,從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對於40歲以上的人來說,適量飲酒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