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體溫37℃正常正常嗎

晚上體溫為37℃一般屬於正常範圍。一般來說,人體的正常體溫大約在36℃-37℃之間,而37℃則屬於正常體溫的較高值。如果患者沒有明顯的乏力、咳嗽、胸悶、腹瀉、尿頻等臨床症狀,那麼它可以被視為正常體溫。

正常的人體溫在不同個體之間可能稍有差異,同時也會受到機體內外因素的影響而略有波動。在一天24小時的時間內,下午的體溫稍高於早晨的體溫,而在凌晨2點到6點之間體溫最低,下午2點到6點之間體溫最高。劇烈運動、勞動或者進食後,體溫也會稍有上升,但一般波動範圍不會超過1℃。

婦女在月經前和妊娠期,體溫略高於正常範圍。而老年人由於基礎代謝率稍低,所以體溫相對於青壯年較低。此外,當環境溫度較高時,體溫也可能稍有上升。

正常人的體溫受到體溫調節中樞的調控,透過神經和體液因素,使得產熱和散熱過程保持動態平衡,從而維持體溫在相對穩定的範圍內。然而,當機體在遭受致熱原的作用或其他原因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受損時,體溫就會升高超出正常範圍,這就被稱為發熱。

更多推荐

血培養能查出敗血癥嗎

血液培養能夠檢測到敗血癥的存在。如果血液培養的結果顯示有細菌或真菌的生長,那麼就可以診斷為敗血癥。敗血癥是指病原菌進入血液迴圈並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大量毒素並引發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徵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血液培養作為一種確診手段在嚴重的血流感染中非常有用。在使用抗菌藥物前、寒戰、高熱時進行血液採集,並在不同部位進行多次血液...

大小眼一隻眼睛肌無力怎麼辦

患者出現大小眼,其中一隻眼睛肌無力的情況,首先應該就醫。醫生會進行綜合評估,判斷眼肌無力的原因可能包括神經損傷和神經肌肉病變。具體來看,神經損傷可以由多種原因引起,例如動眼、滑車、外展神經的損傷。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眼肌無力和眼肌麻痺等症狀。為了找到引發神經損傷的具體原因,需要考慮是否營養不良、血管迴圈不良、血管瘤壓...

低蛋白是什麼原因

低蛋白是指血液中蛋白質含量低於正常範圍。導致低蛋白的原因可能包括攝入不足、合成不足以及疾病引起等。具體情況如下所述:1、攝入不足:血液中的蛋白質來自於攝入和代謝兩個方面。攝入不足常見於飲食攝入不平衡,營養不充足,或由於某些疾病導致攝入的蛋白質不足。這些因素會導致血液中蛋白質水平下降。2、合成不足:血液中的主要蛋白質是白...

早上起來體溫35.5℃正常嗎

早晨醒來,體溫為35.5℃,屬於低體溫。低體溫可由生理和病理情況引起,因此需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進行準確的鑑別和診斷。正常人的腋下溫度應在36℃-37℃之間,而體溫35.5℃則表示體溫低於正常範圍。常見的導致體溫偏低的原因包括寒冷環境、機體能量不足以及重度感染等。在寒冷環境或能量不足的情況下,人體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包蟲病預防知識

包蟲病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管理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以下是具體情況:1、管理傳染源:對於流行區域內的犬隻進行普查和治療,可以使用吡喹酮來驅除犬隻體內的細粒棘球蚴絛蟲。犬隻是包蟲病的最終宿主和主要傳染源,在流行區的犬隻感染率約為30%-50%,而在牧區,綿羊則是主要的中間宿主,綿羊的感染率為50%-90%。羊群需要依賴犬隻...

女人小腿腳踝輕微浮腫是什麼原因

女性腿部腳踝輕微浮腫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如果只有一側的小腿腳踝部浮腫,可能是由炎症、外傷、蚊蟲叮咬、過敏或該側肢體的血管功能異常引起的。如果雙側都出現浮腫,可能是血管功能異常的結果,需要排除區域性疾病,考慮存在全身性疾病導致的小腿腳踝輕微水腫。此外,女性還需要考慮到疲勞引起的水腫,或與經期水腫、勞累後水腫以及下肢血液迴流...

餐後尿酸為多少正常

尿酸水平與進食並無特別緊密的關係,雖然飲食後尿酸可能會升高,但對尿酸水平的檢測影響不大,與肌酐的情況相似。飲食對肌酐有較大影響,但對尿酸影響較小,餐前和餐後尿酸水平與正常空腹狀態下的尿酸診斷標準相同。男性的正常水平為360-420umol/L,女性的正常水平為<360umol/L。如果男性超過420umol/L,女性超...

腎病綜合徵微小病變型怎麼治

腎病綜合徵是一種常見的腎臟內科疾病,可分為五種不同的病理型別。其中,微小病變型屬於較輕的一種,其治療效果和預後相對較好。如果微小病變型腎病表現為腎病綜合徵,即尿蛋白量較高,同時血清白蛋白低於30g/L,還可能伴有水腫或高脂血癥。此時,可以考慮應用免疫抑製劑,尤其是糖皮質激素可能會有良好效果。糖皮質激素單獨使用對某些患者...

女性全身浮腫吃什麼藥

女性出現全身性浮腫時,需要根據具體原因決定服用何種藥物。其中,若與月經相關,即經期水腫,無需服藥,經期結束後即可消腫。經期水腫主要由於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代謝紊亂所致,在許多女性中都會發生,無需過分擔憂。若經期水腫已被排除,則可能是全身性浮腫引起的系統性疾病。最常見的疾病有心臟病、腎臟病、肝臟病和內分泌疾病等。此外,藥物...

HIV急性感染期症狀

HIV的急性感染期主要表現為發熱和毒血癥狀,通常在感染後的2-4周內出現。一部分感染者會出現HIV病毒血癥和免疫系統急性損傷所引起的臨床症狀。大多數患者的臨床症狀較輕,持續1到3周後會緩解。常見的臨床表現是發熱,同時可能伴有全身不適、頭痛、盜汗、噁心、嘔吐、腹瀉、咽痛、肌痛、關節痛、皮疹、淋巴結腫大以及神經系統症狀。在...

EB病毒是怎麼引起的

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B病毒)可感染人類並引發感染。傳染性疾病中的EB病毒感染主要透過口-口接觸傳播,而飛沫傳播並不太重要,偶爾也可以透過輸血傳播。人類是EB病毒的儲存宿主,患者和EB病毒攜帶者成為傳染源。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細胞內繁殖,唾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排毒時間可以持續數週甚至數月。感染EB病毒後,有些人成為長期攜...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