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在臨床上可分為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生理性手抖表現為手部輕微而快速的抖動,一般不需要治療。而病理性手抖,也被稱為震顫,手部會出現無意識的顫動,可以在肌肉完全放鬆的狀態下出現,也可在運動時出現,靠近目標時手部顫動會加劇,且顫動幅度不規則且較大。因此,需要根據手抖的原因進行相應的治療。
一、生理性手抖:
生理性手抖的症狀通常為幅度小、速度快,是一種細微、快速、不規律的抖動現象。精神緊張、恐懼、過度疲勞等情緒狀態可能會導致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的興奮,從而引起手抖。當情緒平復時,手抖症狀會自行消失,通常無需其他治療。
二、病理性手抖:
1、甲狀腺功能亢進:
手抖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症狀,治療可遵循醫生的建議使用甲巰咪唑、丙硫氧嘧啶等藥物。手術治療也是一種選擇,可以去除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因,如切除甲狀腺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緩解後,手抖症狀通常會改善。
2、高熱:
高熱也可能導致手抖和寒戰等症狀,因此需要進行降溫治療,如冰敷、降低環境溫度、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方法。在醫生的指導下,也可以使用藥物進行降溫,如對乙醯氨基酚緩釋片、布洛芬混懸液等。
3、原發性震顫:
原發性震顫可能導致手抖,治療時可遵循醫生的建議使用阿羅洛爾等藥物,也可以使用氯硝西泮改善症狀。
4、抽動症:
抽動症也可能引起手抖,與心理因素有一定關係,治療可包括心理支援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此外,醫生也可開具鹽酸可樂定片、鹽酸硫必利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5、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會表現為手抖、震顫、僵直以及行走緩慢等症狀。治療時可遵循醫生的建議使用多巴絲肼片、鹽酸普拉克索片、鹽酸司來吉蘭片等藥物。
6、其他情況:
當小腦發生疾病,如小腦缺血、小腦腫瘤等,會導致手抖的症狀。如果小腦缺血是由於腦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需遵循醫生的指導進行抗血小板治療,如使用肝素、阿司匹林等藥物。小腦腫瘤時,可以透過後顱骨手術或顱骨切除手術切除腫瘤。另外,長期飲酒也可能影響神經系統,導致手抖,這種情況應及時戒酒。
除此之外,其他疾病,如肝腎功能不全、藥物中毒、食物中毒以及代謝性因素等,也可能引起手抖症狀,治療時需要根據病因進行相應的治療,如補充維生素、調整神經紊亂等,以改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