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顱骨缺損的原因有哪些呢?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導致顱骨缺損,這樣的情況會給外觀帶來缺陷,因此需要進行顱骨修補。下面我將由神經外科醫生來詳細介紹一下顱骨缺損的病因。
一、病因
造成顱骨缺損的原因如下:
1. 開放性顱腦損傷,尤其是清創術後的火器傷。在此過程中,顱骨發生骨折或碎裂,傷口變成有菌的開放性傷口,容易感染,骨折無法復位。
2. 閉合性顱腦損傷,清除了血腫並挫裂失活腦組織後,顱內壓仍然較高,需要透過去骨片減壓手術進行治療。
3. 從骨瘤等顱骨病變進行切除後也會導致顱骨缺損。
顱骨屬於膜性骨,再生能力較差,新生骨主要來自內層骨膜。然而,在5~6歲後,顱骨就失去了再生能力。當缺損直徑小於1cm時,可以透過骨性癒合來修復,但直徑為2~3cm以上的顱骨缺損難以修復,從而造成顱骨缺損的殘留。
二、發病機制
通常情況下,顱骨缺損小於3cm的患者多數沒有症狀。當進行顳肌下減壓術或枕下減壓術後,缺損區域會被肥厚的肌肉和筋膜覆蓋,並形成堅強的纖維性癒合層,起到保護腦組織的作用,臨床上也沒有任何症狀。然而,如果顱骨缺失範圍較大,會導致患者嚴重的頭顱畸形,直立時塌陷,平臥時凸起;早上下陷,晚上突出。或者由於大氣壓透過缺損區對腦組織施加作用,久而久之會導致區域性腦組織萎縮,加重腦廢損症狀。同時,患側腦室也會逐漸擴張凸出或變形。此外,小兒的顱骨缺損會隨著腦組織的發育而變大,邊緣向外翻,凸出的腦組織也會逐漸萎縮和囊變。因此,小兒更需要完整的顱骨來保證正常的腦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