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氣鬱結和抑鬱症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中醫將肝氣鬱結視為一種術語,而抑鬱症則是西醫的一種疾病。這兩者在症狀和治療上有所區別。
肝氣鬱結在中醫中指的是除了情緒障礙外,還包括其他氣機不通、不通則痛的症狀。常見症狀有多愁善感、煩悶不樂、敏感多慮、常無緣無故嘆息、心慌失眠、自覺乏力、悲傷欲哭等,患者常感全身不適,但體檢結果卻未見異常。此外,患者常會出現乳房及兩脅肋部的脹痛,咽喉部經常有堵塞感或異物感。肝氣鬱結的患者容易伴發抑鬱症、神經官能症、乳腺增生等。
抑鬱症是一種精神類心理疾病,主要表現為情緒障礙。除了情緒低落和軀體化症狀如胸悶、氣短、心慌等,也可能出現嚴重的情緒障礙,如自殺傾向、多重人格等。
在治療上,這兩種疾病存在一些相同之處,但也有所不同。肝氣鬱結患者通常可以服用柴胡疏肝丸、逍遙丸、加味逍遙丸、越鞠丸等中藥,或者採用一些食療方和代茶飲,如玫瑰花、菊花、薄荷、陳皮等來疏肝理氣。而一旦被診斷為抑鬱症,常常需要使用西藥類精神藥物進行治療,如艾司西酞普蘭、帕羅西汀、奧氮平等。有時候也可以結閤中藥以增強療效。
無論是肝氣鬱結還是抑鬱症,心理治療都是關鍵,透過調節情緒和暢通思維來幫助患者。在出現情緒障礙等情況時,首先應進行自我調理,如果沒有效果,則需要及時就醫,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