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部痤瘡表現為紅色丘疹或膿皰,其發生通常與皮脂分泌旺盛、病原微生物感染、面板受損等因素相關。此外,自行擠痘、藥物刺激和紫外線照射等也可能導致色素沉著,使面板變暗。
一、臉部痤瘡:
1、皮脂分泌旺盛:
當內分泌紊亂導致性激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水平增加時,皮脂腺的分泌會增多。當油脂物質阻塞毛孔時,就會導致痤瘡的發生。
2、病原微生物感染:
如果面部面板受到表皮葡萄球菌、馬拉色菌和痤瘡桿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侵襲,這些微生物分泌的多肽能分化出中性粒細胞,而中性粒細胞又能產生水解酶,這些酶會損傷和破裂毛囊。隨後,毛囊內的物質就會溢入真皮層,引發不同程度的毛囊炎症,最終形成面部痤瘡。
3、面板受損:
過度清潔、使用含有皁基的洗面奶或經常進行角質去除等行為易損傷面板屏障,破壞面板的水油平衡。油脂分泌過多會導致毛孔堵塞,進而形成痤瘡。
二、面板暗沉:
1、自行擠痘:
一些人喜歡自己擠痘,但反覆擠壓會刺激區域性面板,易導致色素沉著,從而導致面板暗沉,甚至瘢痕的形成。
2、藥物刺激:
治療痤瘡後,外用藥物是常用的方法。但一些藥物具有刺激性,如克痤隱酮凝膠和阿達帕林凝膠等,長期而頻繁地使用會刺激面板,促進色素細胞生成黑色素,導致面板暗沉。
3、紫外線照射:
紫外線照射也是導致面板暗沉的原因,尤其是中波紫外線,它會促進黑色素細胞的遷移和黑色素小體的形成,使面板變黑暗,呈現暗沉的現象。
針對面部痤瘡和面板暗沉,可以採取口服和外用藥物治療。同時,可以間歇使用維生素C等促進色素消退的藥物。除了藥物治療,還應充足休息,避免熬夜,外出時塗抹防晒霜,以避免面板暗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