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癥,也被稱為血脂異常,是由於脂肪攝入過多、脂蛋白合成和代謝過程異常等原因引起的。高脂血癥的主要危害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並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和急性胰腺炎的風險。
首先介紹高脂血癥的概述。血脂是指血液中各種脂類物質的總稱,由於脂類物質在血液中不能溶解,因此需要與載脂蛋白結合後進行運輸。出現脂蛋白異常血癥時,說明血脂存在異常。臨床上一般透過檢測血脂四項指標來評估血脂水平。正常情況下,總膽固醇應在5.2mmol/L以下,甘油三酯應在1.7mmol/L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在3.37mmol/L以下,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在1.0mmol/L以上。如果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則提示存在高脂血癥。
高脂血癥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關鍵因素,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沉積到血管內皮下,並被巨噬細胞吞噬形成泡沫細胞時,就會導致血脂異常,進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如果斑塊繼續擴大,可能會導致管腔狹窄或閉塞,進而引發嚴重疾病,如冠心病和腦梗死。此外,甘油三酯的水平升高還會增加患急性胰腺炎的風險,主要是由於甘油三酯堵塞胰腺腺管或引起胰腺血液供應障礙所引起。
針對高脂血癥患者,建議採取以下措施:保持低脂飲食,多攝入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菠菜、柚子和西瓜,避免油膩和過甜的食物。同時,增加運動鍛鍊,並在必要時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按照醫生的指導進行治療,如使用他汀類降脂藥物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阿託伐他汀鈣片,或使用降膽固醇藥品依折麥布和普羅布考片,以達到控制血脂水平,在正常範圍內降低其他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