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是人體最強大的肌腱之一,跟腱斷裂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患者在受傷當時會突然感到跟腱部位的劇痛,彷彿被踢了一腳,很多患者或者在場的其他人還能聽到“啪”的聲音。跟腱斷裂後,足踝的運動會喪失力量,無法用腳尖負重或行走,患者可能會感到腓腸肌區域的疼痛,甚至有麻木和脹痛的感覺。
對於跟腱斷裂的處理,初始階段應區域性冷敷,用壓縮帶包紮,然後送往醫院就診。男女患者的發病比例約為1.7:1至30:1,發病群體呈現雙峰分佈,分別在30至45歲和60至80歲之間。斷裂多發生在跟腱止點上方的2至6釐米處,主要發生在偶爾參加運動的中年人身上,因此常被稱為“週末運動員”。
目前,關於急性跟腱斷裂的手術與非手術治療存在爭議,尚無統一的治療標準。總體而言,手術治療的再斷率較低,但也會增加傷口併發症的風險;而非手術治療可以避免傷口併發症,但再斷率相對較高。
在手術中,過去常採用常規手術方法,即“切大口”,由於跟腱處血液迴圈較差,手術相對容易,但術後切口癒合問題一直困擾醫生。現在,我多采用微創修復,切口較小,癒合快,瘢痕小,外觀美觀,併發症也較少。這要求手術越早進行,效果越好。
以往的術後固定常採用長腿石膏固定,即患肢的膝關節和踝關節都處於屈曲狀態,這導致術後護理非常困難,患者也很痛苦。而且普通石膏在彎曲處易折斷,固定效果不佳。現在,我採用短腿石膏固定,同樣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患者痛苦較少,護理更為方便,也有利於術後康復鍛鍊。
術後的康復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石膏固定期(術後0-4周)
A. 進行足趾的屈曲和外展訓練
B. 進行患肢肌肉的訓練
第二階段:踝關節的滾筒訓練(術後5-6周)
第三階段:佩戴跟腱靴行走(術後7-8周)
第四階段:進行患肢的提踵練習(術後9-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