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穿刺是一項有風險的操作,因為每個患者的個體差異和解剖位置不同,都可能導致穿刺的失敗,進而引起區域性腫脹。在嚴重情況下,還可能出現皮下或面板間隙擠壓綜合徵,需要透過區域性面板切開減壓來處理。
此外,動脈穿刺還可能導致假性動脈瘤的形成,從而導致動脈瘤破裂出血,危及患者的生命。最常見的併發症是穿刺部位的出血、皮下積血和腫脹。此外,還可能發生穿刺部位的感染和對固定穿刺針所使用的膠布過敏的情況。預防措施包括留置動脈導管後使用肝素封管,以避免管腔內形成血栓,另外在再次使用時要注意避免將血栓注入血管內,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拔除動脈穿刺針時,應該用無菌紗布覆蓋穿刺部位,並進行5-10分鐘的按壓。對於有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應適當延長按壓時間,防止出血和血腫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