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結石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飲水量。對於沒有水量限制的疾病患者來說,每天的飲水量應當保證尿量不低於2000毫升,以降低尿液中溶質的濃度,避免結晶析出。楊波醫生指出,如果能夠獲得結石標本,透過檢測結石成分來制定針對性的飲食控制措施。對於草酸鈣結石患者而言,應避免食用富含草酸的食物,如番茄、菠菜、蘿蔔、芹菜、土豆、濃茶和巧克力等。而對於富含磷酸鹽的肉類、魚類和骨頭湯而言,應限制磷酸鈣和磷酸鎂銨結石患者的攝入。此外,尿酸是嘌呤的代謝產物,在動物內臟、海產品、花生和豆角中富含嘌呤。因此,胱氨酸結石患者應避免食用富含嘌呤的動物源食物。
其次,食物中的其他成分也會對結石形成起到重要作用。鈉抑制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因此限制鈉的攝入量(即減少鹽的攝入)能夠增加鈣質的重吸收,有利於減少結石的形成。統計資料顯示,葷食者患結石的發病率比素食者高三分之一。楊波解釋道,檸檬酸鹽能夠抑制結石的形成,而動物性蛋白質會增加尿液中尿酸的分泌,從而降低尿液中檸檬酸的濃度;而素食者經常攝入富含鉀離子的水果和蔬菜,能夠增加尿液中檸檬酸鹽的分泌,降低結石的發病率。
此外,結石患者不宜攝入過多的糖。楊波提醒說,進食糖後尿液中的鈣離子濃度和草酸會增加,並增加尿液的酸度,酸性尿液使尿酸和草酸鈣更易沉澱,從而形成結石。另外,由於維生素C在代謝後的產物是草酸。因此每天攝入的維生素C量應不超過5克;濃茶或咖啡會增加尿液中草酸的濃度,但大量飲用清淡的咖啡或茶水則能夠起到利尿作用,對尿液中草酸濃度的影響不大,反而有利於預防結石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