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燒”在中醫中通常指的是退熱的過程。放血退熱是中醫的一種療法,其原理是透過刺入面板來放出一小量的血液,以達到熱隨血去的效果,從而起到退熱的作用。
放血退熱常用於治療血瘀和急症。透過放血,可以刺激區域性神經,導致交感神經的興奮,進而進一步刺激人體免疫系統,有助於調節人體內環境,達到退熱的效果。放血退熱的主要穴位包括耳尖和十宣穴。耳尖有許多穴位和脈絡,如三焦經、膽經等,這些穴位對退熱有一定的療效。此外,放血還可透過十指末端最高點的十宣穴起到瀉火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癲癇等症狀。在大椎穴進行放血,可起到疏風散熱、宣通陽氣、退熱的功效。然而,放血療法需由醫生操作,不可盲目自行放血。
放血治療一般只能作為輔助療法,不能完全依靠放血來退熱。應及時到醫院內科做血常規等相關檢查,明確病因並積極進行治療。對於體溫沒有超過38.5℃的患者,可以使用溫水擦浴等方式降溫。對於體溫超過38.5℃的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對乙醯氨基酚片等藥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