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治療的關鍵是採用認知行為療法(CBT-I),而非使用藥物或裝置,透過控制行為來間接控制睡眠。有些方法可能與直覺相悖,但卻十分有效,並經過臨床驗證。以下是我長期以來犯過的一些錯誤做法:
首先,試圖補覺是個很不好的習慣。不論補覺是否睡得好,這種行為都會加重第二天晚上的失眠。同樣,白天補覺也是錯誤的做法,因為它減少了清醒時間,使晚上入睡時的睏意減少。因此,應該忽略第二天的疲倦感,將休息留到晚上。
其次,我經常試圖透過自己的方法來尋找入睡的途徑,然而這些方法沒有被系統地應用,因此也沒能起到效果。
另外,晚上在床上玩手機也是個錯誤。手機螢幕的輻射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從而導致入睡困難。
我還有一箇錯誤的認知,就是對睡眠的理解存在偏差。我總是認為自己的睡眠應當像小時候那樣充足而深度,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睡眠時間是會減少的。對於成年人來說,每天睡9個小時是不現實的,而到了老年,可能每天四五個小時就足夠了。
此外,對於睡眠少的擔憂也是造成失眠的一箇原因。如果能夠順其自然,第二天依然有精力去做該做的事情,大腦會自動進入睡眠狀態,無需有焦慮的情緒干擾。
總之,為了改善失眠問題,我需要改正自己的錯誤做法,並採用認知行為療法。同時,我也需要正確對待睡眠,並放鬆自己的身體。認真面對當下的事情,放下對結果的執念,才能走出失眠的困境,達到舒適的睡眠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