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癬,即足部真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性面板病,在醫學上稱為足氣病。目前,臨床上有很多種抗真菌藥物可用於治療足癬。然而,並不存在萬能的最有效藥物,因此,根據患者的病情和特點,選擇合適的藥物,並按療程和劑量給予堅持使用,可以實現治癒。
足癬的治療包括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兩種。非處方藥主要用於治療輕度和穩定的足癬,這些藥物適用於外用,副作用較少,程度輕,不會引起耐藥性,並且與其他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較小,可在藥店購買。處方抗真菌藥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必須憑醫生的處方購買,並在醫生和藥劑師的指導下正確使用。非處方藥物主要包括唑類和丙烯胺類兩種,它們透過作用於真菌細胞膜來發揮治療作用。這些藥物一般採用軟膏、噴霧劑和栓劑等外用製劑,口服吸收效果不佳,毒性較高。唑類藥物代表有咪康唑、克黴唑和酮康唑等;丙烯胺類藥物主要包括特比萘芬、布替萘芬和萘替芬等。這兩類藥物的治癒率可達到70%以上,適用於初發或病變侷限的足癬患者。以往研究表明,丙烯胺類藥物,尤其是特比萘芬,在療效方面優於唑類藥物。唑類藥物治療足癬需要更長的時間,而丙烯胺類藥物則具有雙重抗菌作用,理論上其抗真菌效果更強。外用製劑適用於治療趾間型足癬並易於併發細菌感染。
對於足癬的治療,常用的處方藥是特比萘芬的口服劑型,然而其區域性治療效果欠佳且易反覆發作。對於受累面積較大或合併某些系統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的鱗屑角化型足癬患者來說,可能不願意接受區域性治療。在這種情況下,口服特比萘芬則是一箇良好的選擇,因為它具有良好的吸收性和較輕的不良反應。然而,需要患者到醫院就診,並憑醫生的處方購買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