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也稱為特發性直立性低血壓,是一種少見但多系統變性的疾病。其最主要的臨床特點是自主神經功能異常,並可伴隨小腦共濟失調、帕金森綜合徵、錐體束徵和肌肉萎縮等症狀。
目前,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的病因並不十分明確,可能與中樞神經或周圍組織的自主神經變性病變有關,導致中樞或周圍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脊髓胸段側角神經元節前纖維的變性可能導致直立性低血壓。治療該疾病的首要目標是緩解症狀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接受早期姿勢調整對病情起到良好效果,例如在平臥時適當抬高頭部,穿彈性緊身褲或長彈性襪可以減少直立時靜脈迴流的問題。坐起或下床時應緩慢進行,先活動雙下肢再緩慢起立,這樣可以減輕症狀發作的程度。此外,選擇性外周交感神經系統受體拮抗劑也可以改善患者的整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