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兒是什麼意思

高危兒指那些在胎兒期、新生兒期以及嬰兒期可能面臨各種高危因素的孩子,這些因素包括早產、顱內出血、窒息、黃疸和感染等,這些因素可能導致腦組織的生長和發育受到損害,或者已經存在潛在的生長和發育障礙。與健康兒童相比,高危兒需要特別的監測和健康管理,大部分高危兒透過早期干預可以正常生長髮育,但是還面臨著發育障礙、腦損傷或相關疾病的潛在風險。具體而言,可以將高危兒分為以下三種狀態:

1、出生時已經出現明確的病損,有明確的腦損傷史,例如窒息、顱內出血、核黃疸和驚厥等疾病;

2、雖然孩子有高危因素,但尚未表現出疾病症狀,例如難產、早產、低體重、多胎或腦發育不良的孩子;

3、雖然孩子有高危因素,但是身體健康,可以透過醫學檢測來發現是否存在病損,然後進行定期身體檢查,以追蹤孩子的發育情況。對高危兒來說,建議在半歲之前,每個月都要來兒童康復專科門診進行隨訪,並建議在寶寶月齡大一些時完成頭部彩超和全身運動質量評估,以瞭解孩子的運動發育水平,並評估是否存在腦癱的風險。

更多推荐

雞蛋白過敏會自行恢復嗎

雞蛋蛋白過敏可能會自愈。一般情況下,停止攝入雞蛋蛋白後,過敏症狀會自行減退。然而,對於嚴重過敏的患者,需要及時採用藥物治療。過敏反應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對雞蛋蛋白過敏,導致皮疹、腹痛、厭食等症狀。大多數過敏患者在避免過敏原後,會自行康復。但是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如出現嚴重的腹瀉、嘔吐或呼吸困難等症狀,就需要立即採取相應...

凝血功能檢查什麼指標

進行常規的凝血功能檢查時,需要關注以下四項指標:1、凝血酶時間(TT);2、凝血酶原時間(PT);3、纖維蛋白原(FIB);4、部分凝血活酶(APTT)。其中,凝血酶原時間(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的功能。PT延長可能表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維生素K缺乏的肝病、口服抗凝藥物等情況。而PT縮短則可能意味著先天性凝血...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偏低的原因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是一種用於檢查內源性凝血因子的篩查試驗。縮短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可能出現在以下情況:1. 凝血因子VIII和X的活性增高;2. 血小板增多症;3. 高凝狀態,例如血液中存在促凝物質、凝血因子活性增高、DIC高凝狀態、不穩定性心絞痛、腦血管病變、糖尿病血管病變和腦梗塞等情況;4. 妊高症和腎炎綜合症...

骨穿的禁忌症

骨髓穿刺作為診斷大多數白血病的重要手段,在臨床實踐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不少患者及其家屬對骨髓穿刺存在疑慮,主要是關於手術風險的擔憂。骨髓穿刺通常選擇骨盆的髂後上棘或髂前上棘作為穿刺點,因為這些部位的骨性標誌清晰,周圍沒有大血管和神經主幹,手術的安全性較高。在骨髓穿刺取材不滿意的情況下,少數情況下可以選擇胸骨穿...

腳感覺腫脹的怎麼回事

腳部出現腫脹時,首先需要判斷是否真的發生了水腫。可以透過按壓患者的足背和腳踝來觀察是否會出現凹陷,並且凹陷是否能夠迅速恢復,以此來判斷是否存在水腫。一般來說,導致腳部腫脹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區域性因素:1、迴流障礙:如果患者雙側水腫不對稱,通常是由於迴流障礙引起的,其中最常見的是靜脈迴流障礙。此時,患者可以接受下肢血...

什麼是血液高凝狀態?

血液的高凝狀態是指血液在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下,比正常時更容易發生凝固的狀態。一些癌腫,特別是胰腺癌、胃癌、乳腺癌和支氣管肺癌等,會釋放出促凝因子,導致血液的凝固性增加。此外,血小板增多或血小板黏性增加也可能導致血液凝固性的增加。一些情況下,如妊娠、手術後、產後、高脂飲食、吸菸、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血栓形成的風險也會增加。...

壞血病是缺什麼

壞血病,即維生素C缺乏症,是一種由於人體多種原因引起的維生素C長期不足或過度消耗所導致的疾病,表現為出血傾向和骨骼異常。該病可在任何年齡段發生,但多見於6-24個月的嬰幼兒。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該病現在較為罕見,僅見於嚴重營養不良、吸毒、酗酒以及生活在偏遠貧困地區缺乏蔬菜和水果的人群。該病的發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溶血癥怎麼檢查

在某些情況下,胎兒的紅細胞,具有不同的血型,會進入母體的迴圈並刺激其產生抗體。這些抗體可以透過胎盤絨毛進入胎兒的血液迴圈,從而破壞胎兒的紅細胞,導致溶血反應。在臨床上,常見到以下情況:1. ABO血型不相容是新生兒溶血的主要原因。當母體為O型血,而丈夫為A型、B型或AB型血時,可以透過檢測雙方的血型來明確診斷。2. R...

做骨髓穿刺是檢查什麼

骨髓穿刺檢查是一項血液系統疾病的重要輔助診斷手段。它被廣泛應用於診斷各種血液系統疾病,包括但不限於貧血的病因,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此外,該檢查還可用於診斷其他血液系統疾病,如白血病、具體的白血病亞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多發性骨髓瘤、腫瘤的骨髓轉移等疾病。骨髓穿刺檢查還可以幫助鑑別不明原因發熱...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正常值是多少

在臨床實踐中,經常透過採用血液常規檢查來評估一箇人的健康狀況。其中,中性粒細胞分類計數是一箇重要的引數,正常範圍應該在2-7.7之間。然而,當患者患上感冒等疾病時,這個數值就會上升。此外,當患者發生開放性骨折或者外傷後出現感染跡象時,可以透過採血化驗血常規來檢測中性粒細胞分類計數是否升高。如果有感染存在,區域性面板會出...

輸血最常見的併發症

輸血時最常見的併發症主要有發熱、過敏反應和溶血反應。輸血是將血液經由靜脈輸入到患者體內的過程。常見的併發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非溶血性發熱。這種情況會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後1-2小時內發生。患者會出現高熱、寒戰的症狀,體溫可能超過39℃,伴有面板潮紅、頭痛、噁心和嘔吐等症狀。其次是過敏反應。這種反應多發生在輸血後期...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