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肘出現疙瘩,可能與毛囊炎、皮下囊腫、纖維瘤、脂肪瘤、痛風石等因素有關。針對不同病因,需要進行相應的治療。
1、毛囊炎:
毛囊炎通常與區域性外傷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有關。患者可能出現以毛囊為中心的紅色丘疹或膿包疙瘩,並伴有區域性的發癢和疼痛。治療可透過使用聚維酮碘溶液進行消毒,並且可遵醫囑塗抹夫西地酸乳膏。
2、皮下囊腫:
皮下囊腫可能與先天發育異常和外傷有關,會導致胳膊肘部出現真皮或皮下組織的丘疹或結節,形成疙瘩。對於較小的囊腫,可採用電灼或鐳射治療。如囊腫較大,可採取手術切除。
3、纖維瘤:
纖維瘤可能與創傷和放射線照射有關,使得纖維組織持續增生,導致區域性凸起的疙瘩。對於較小的纖維瘤,如果沒有明顯壓迫症狀,一般可以觀察。如出現周圍組織的受累,需要採取微創手術切除。
4、脂肪瘤:
脂肪瘤通常與全身脂質代謝異常有關,會導致單個或多箇皮下腫塊出現,常見於頸部、肩部和肘部等部位,但體積一般較小。然而,脂肪瘤在後期也可能出現過大生長的情況。若壓迫附近神經,還可伴有區域性的疼痛和麻木感。一般來說,脂肪瘤沒有特效藥物治療。發現後可以透過局麻下的小切口手術切除脂肪瘤。
5、痛風石:
痛風石可能與攝入過多嘌呤物質、長期飲酒或腎臟疾病有關,會伴隨關節部位的凸起疙瘩和關節疼痛。在急性發作期間,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非甾體類藥物,如布洛芬緩釋膠囊。必要時,也可透過手術剔除痛風石,恢復關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