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鳴是因為腸道內產氣菌比例增加導致的,而益生菌比例不夠,食物殘渣成為產氣菌的食物,產生大量氣體。當產生的氣體超過腸道正常排出能力時,腸道會本能地加快蠕動,增加排氣量,從而產生腸鳴聲。腸鳴可能由消化不良、胃腸炎症、腸易激綜合徵等因素引起。
消化不良:
如果食用了易產氣食物,如奶製品、豆製品、白蘿蔔、芹菜等,其中含有難以吸收的營養物質,導致在胃腸道停留時間較長,引發胃脹氣。若未能按時吃飯,或食用油膩或不潔的食物,胃動力不足,食物在胃腸道蠕動緩慢,也會導致胃脹氣。長期反覆出現腸鳴脹氣說明腸道的菌群比例出現嚴重失衡。此外,除改變飲食習慣外,可以遵醫囑使用一些消脹藥物,如降低表面張力的二甲矽油、西甲矽油,或者使用一些促進胃腸道蠕動的藥物,如馬來酸曲美布汀、伊託必利、莫沙必利等。
胃腸炎症:
如果患者在腸鳴脹氣的同時伴有腹痛、膿便、大便不成形等症狀,則可能患有胃腸炎症。在胃腸炎症發作後,胃黏膜會充血水腫等,同時刺激平滑肌,加快腸道蠕動,產生氣體,導致胃脹氣。在醫生的指導下,患者可以使用一些治療胃腸炎症的藥物,如左氧氟沙星片、諾氟沙星膠囊,或者服用硫酸阿托品片緩解因痙攣引起的疼痛。
腸易激綜合徵:
患者可能因胃腸動力不足、小腸傳輸時間縮短等原因出現便祕、脹氣、腸鳴等症狀,同時伴有腹痛、頭痛、尿急、尿頻等。治療時,可以根據醫生建議採用通便劑,如聚乙二醇、乳果糖,或者使用促動力劑,如西沙必利片、莫沙必利等藥物。
消化性潰瘍:
各種因素導致胃腸黏膜發生消化性潰瘍,胃酸分泌過多,與胰液中和產生的氣體,導致腸道積聚氣體,引發腸鳴脹氣。消化性潰瘍患者可遵醫囑使用抑制胃酸藥物,如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同時使用鋁碳酸鎂咀嚼片、吉法酯片等保護胃黏膜。此外,還應少食用非甾體抗炎藥、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