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內外科操作檢查方法,用於診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病變、脊髓病變、多發性神經根病變等。然而,腰椎穿刺後常見的併發症包括低顱壓綜合徵、腦疝以及原有脊髓和脊神經根症狀的突然加重。
低顱壓綜合徵是由於穿刺針過粗、穿刺技術不熟練或術後起床過早導致腦脊液持續外流引起的。患者坐起後頭痛明顯加劇,並伴有噁心、嘔吐、眩暈、昏厥等症狀。透過使用細針穿刺、術後平臥4-6小時並多飲溫開水可以預防低顱壓綜合徵的發生。若已發生,除了建議患者繼續平臥和多飲溫開水外,還可考慮靜脈注射或滴注生理鹽水,並可再次注入腰椎內或硬脊膜外的鹽水,阻止腦脊液的繼續漏出。
腦疝是由於原發顱內壓增高並且腰椎穿刺放液過多、過快引起的。為預防腦疝的發生,可以在術前靜脈輸入脫水劑如甘露醇液,並使用細針穿刺,並緩慢滴出數滴腦脊液進行化驗檢查。如果發生腦疝,應立即採取搶救措施,如靜脈注射甘露醇和高滲利尿脫水劑,必要時還可進行腦室穿刺放液和椎管內快速推注生理鹽水。
原有脊髓和脊神經根症狀的突然加重常見於脊髓壓迫症。腰椎穿刺放液後,脊髓、神經根、腦脊液和病變之間的壓力平衡改變,導致症狀加重。對於症狀不嚴重的患者,可以先向椎管注入生理鹽水,如果療效不佳,應考慮緊急會診外科手術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況的患者禁止進行腰椎穿刺:穿刺點區域性存在面板、皮下或脊柱感染;存在敗血癥;嚴重脊柱畸形;有嚴重凝血功能障礙。